导读
美国专利商标局(USPTO)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(PTAB)实践规则的演进。在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政策备忘录中,USPTO局长John Squires宣布恢复SharkNinja案之前对“真实利益相关方”(Real Party in Interest,即RPI)的披露标准——要求申请人在启动双方复审(IPR)和授权后复审(PGR)程序前,必须披露所有实际利益相关方。
此举是重塑IPR与PGR实践环境的最新变革。过去一年间,USPTO重新分配了自由裁量性驳回的审查权限,提出了新的IPR立案规则,并将决策权进一步集中于局长层面。官方表示,每一项改革都旨在回应社会对专利制度公平性、透明度及完整性的关切。 初始规则:RPI披露作为准入门槛 根据《美国发明法案》(AIA),提出双方复审或授权后复审的申请“须满足……指明所有实际利益相关方”的法定前提(《美国法典》第35编第312(a)(2)条、第322(a)(2)条)。USPTO最初对此作出严格解释:若未完整披露RPI,局长不得立案审理。该立场在康宁光通信诉PPC宽带公司案(IPR2014-00440)中得以确立。 规则松动:SharkNinja案的宽松化转向 2020年,SharkNinja诉iRobot案(IPR2020-00734)以复杂企业架构下认定RPI存在实际困难为由,放宽了披露要求。出于减轻行政负担与不确定性的政策考量,即使RPI存在争议,部分申请仍可进入实体审理。 规则回归:重启严格披露时代 Squires局长的备忘录标志着政策回调。通过重新将康宁案指定为具有约束力的先例,USPTO回归严格解释立场:申请人必须在立案前披露所有RPI,任何程序性质疑都需在审理前解决。其法理在于,政策考量不能凌驾于法定强制要求之上,而不透明的RPI披露所引发的风险已在实践中日益凸显。 深层动因:制度完整性 Squires局长表示,此举超越程序规范层面,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。USPTO重拾透明度原则,旨在防止《美国发明法案》程序被滥用,捍卫专利制度的公信力。如Squires局长所言:“PTAB程序的完整性取决于对申请背后主体的认知——谁在资助、谁在操控、谁将受益。控制链中的任何模糊地带都会招致滥用……最终侵蚀公众对专利体系的信任。” 实务影响 对申请人而言,完整准确的RPI披露再度成为立案的前置条件。从业者需重点核查涉及复杂所有权或资金结构案件的合规性。对专利权人来说,恢复执行的规则提供了新的抗辩依据:可通过质疑RPI披露不充分,阻却立案程序。 结语 Squires局长的备忘录再次果断扭转了PTAB的实践方向,强化了透明度要求与对法定标准的遵从。随着USPTO持续优化IPR与PGR程序,各方参与者需密切关注规则演进,及时调整实务策略。 编译自:https://www.jdsupra.com/legalnews/a-new-old-rule-uspto-restores-real-5699966/ 本网站转载其它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